斐波那契/黃金比例
學習如何利用斐波那契回撤識別可能的支撐線和阻力線區域,並決定什麼時候開倉和平倉,或什麼時候對交易採用止損和限價。
斐波那契或「黃金比例」的起源
斐波那契數列或「黃金比例」在自然界經常發生的一個神奇數字,並且可以用於解釋幾何學、藝術、建築學和天文學中的關係。由希臘字母「Phi」表示並且約等於1.618,它出現在眾多自然現象中,從非常小的DNA鏈一直到廣闊的星系。
該比例最早是由意大利數學家列奧納多·皮薩諾·比戈洛發現,他生活在1170至1250年之間。他的昵稱為「斐波那契」,大致意思為「波那契之子」。
在斐波那契數列中,前兩個數字分別是0和1,之後每個數列數位為前面兩個數位之和。「黃金比例」與斐波那契數列的相關性,是隨著數列的延伸,兩個數字之間的比例越來越接近1.618。
在數學領域,斐波那契數字的數列Fn被定義為遞推關係,並且在數學上可以歸納為:
Fn = Fn-1 + Fn-2
圖1和圖2:斐波那契數列如何發展以及數列中的前15個數位

斐波那契數列: |
---|
0 |
1 |
1 |
2 |
3 |
5 |
8 |
13 |
21 |
34 |
55 |
89 |
144 |
233 |
377 |
圖3和圖4:自然現象中出現的斐波那契數列,如颶風桑迪和貝殼的螺紋